全球范圍內的異常高溫和干旱天氣近期引發了國際農產品期貨價格的大幅上漲。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的預測,2023年6月至8月期間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已經接近70%,這可能意味著今年夏季的天氣將更加炎熱。此外,食品價格的上漲也對各國實現通脹目標構成了挑戰,全球正密切關注氣候異常對金融穩定的影響。
今年以來,與天氣相關的事件已經推高了部分農產品的價格。糖和可可期貨上漲了20%以上,受到飼料價格影響,豬、牛等牲畜價格也大幅走高,美國牛肉產品價格上漲超30%。WMO最近發表的文章稱,年內出現厄爾尼諾氣候現象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預計將帶來高溫和極端天氣,進一步影響糧食安全問題,多個主要谷物生產國和出口國將面臨風險。
受關鍵產區惡劣天氣導致的作物減產的擔憂升溫,國際小麥、玉米、大豆期貨開啟了新一輪漲價行情。澳大利亞農業及資源經濟和科學局(ABARES)表示,由于厄爾尼諾現象的回歸,下一收獲季當地小麥產量或將下降34%至2620萬噸。
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的統計顯示,受干燥天氣影響,截至6月18日當周,美國玉米作物優良率為55%,較上周下滑6%,大幅不及市場預期,大約64%的美國玉米產區正在經歷干旱,高于此前的57%。此外,美國大豆優良率為54%,較上周下滑5%,春小麥作物的優良率為51%,大幅低于上周的60%。
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已經導致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升溫。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經濟剛剛開始復蘇,然而,天氣異常給這個過程帶來了嚴重的阻礙。物價飛漲導致生活成本增加,消費者購買力減弱,研究人員預測,如果食品價格繼續上漲,將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負面影響。
同時,食品價格上漲還可能加劇全球范圍內的通脹壓力。由于央行在疫情期間推出的大規模刺激計劃,許多國家已經面臨通脹威脅。隨著食品價格的進一步上漲,這種壓力可能會更加嚴重,可能導致央行需要加息,從而抑制經濟的復蘇速度。
雖然短期內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了壓力,但各國政府正在積極應對,尤其是在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上。許多國家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其國家戰略,并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例如,歐洲聯盟已經承諾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同時投資大量資金推動綠色和數字轉型。
此外,全球各國也正在探索應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具體措施。一些國家正在擴大戰略儲備,以防止食品價格的大幅波動。其他國家則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推動技術創新,來應對農產品供應的不確定性。
總的來說,盡管全球正面臨著由于氣候異常帶來的挑戰,但國際社會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正在共同采取行動來應對。盡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全球的共同努力,我們有能力應對這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