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貿易的整個流程中,專業術語無疑起著中流砥柱的關鍵作用。從最初交易雙方的洽談協商,到合同的訂立,再到貨物的運輸、交接以及后續的報關、結匯等各個環節,專業術語都如同精準的導航,清晰地指引著買賣雙方的行為,明確各自的責任范圍、風險承擔界限以及費用劃分等重要事項。因此,對于從事出口貿易相關工作的人員來說,掌握這些專業術語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出口貿易常用專業術語,看看你了解多少 ?

一、 貿易術語
1. FOB(Free On Board):FOB 意為裝運港船上交貨,也常被稱為 “離岸價”。在出口貿易中,按照這一術語的規定,賣方需要承擔多項責任。首先,賣方必須在合同所規定的裝運港以及規定的期限內,把貨物裝上買方所指定的船只,并且要及時通知買方這一情況。與此同時,貨物的風險轉移也是有明確界限的,即當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時,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就從賣方轉移至買方。而且,賣方還要自負風險和費用去領取出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證件,并負責辦理出口手續,向買方提供能證明其已按規定完成交貨義務的相關證件等。
2. CFR(Cost and Freight): 指的是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在交易過程中,賣方有著明確的責任分工,其需要負責租船或訂艙,要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同時負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并支付運費。需要注意的是,CFR 和 CIF 在很多方面的劃分基礎是相同的,但關鍵的區別在于保險辦理這一方面。
3.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俗稱“到岸價”。賣方的責任范圍相較于 CFR 來說有所增加,除了要像在 CFR 術語下那樣負責租船訂艙、支付運費、在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船以及裝船后及時通知買方等之外,賣方還需要為買方辦理貨運保險,并且支付保險費,從而保障貨物在運輸途中的風險能夠有所保障,讓買方的權益更能落實。
4. EXW(Ex Works):工廠交貨價,買方負責從賣方的工廠或倉庫取貨,并承擔運輸和保險費用。賣方不辦理出口清關手續或將貨物裝上任何運輸工具。
5. FCA(Free Carrier):貨交承運人,指賣方只要將貨物在指定的地點交給買方指定的承運人,并辦理了出口清關手續,即完成交貨。
二、運輸及相關術語
1. B/L(Bill of Lading):提單,由船運公司發出的收據,證明貨物已經裝船,是進口商用以提貨的主要憑證。
2. 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二十英尺等效單位,用于衡量集裝箱船的載貨量。
3. LCL(Less than Container Load):拼箱,不足一整箱的貨物可以與其他貨物共用一箱運輸。
4. FCL(Full Container Load):整箱,指的是一整個集裝箱的貨物。
5. ETA(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預計到達時間。
6. ETD(Estimated Time of Departure):預計離開時間。

三、支付及相關術語
1. T/T(Telegraphic Transfer):電匯,以外匯現金進行結算的一種常見付款方式,并且有前、后 TT 之分。
前 TT即買方在賣方發貨之前,將貨款通過銀行匯至賣方指定的外匯銀行賬戶,對于賣方來說,這種方式能提前收到貨款,風險相對較小,但對于買方而言,需要先支付款項,存在貨物不能按時按質按量收到的風險,所以通常適用于買方對賣方比較信任或者交易金額較小等情況。
后 TT 則是賣方先發貨,之后買方再將貨款匯給賣方,賣方需要提供單據證明已發貨。這種方式對買方比較有利,其可以先驗貨確認貨物符合要求后再付款,但對于賣方來說風險較大。
2. L/C(Letter of Credit):信用證,分為光票信用證和跟單信用證,在出口貿易實際操作中,跟單信用證的應用更為廣泛。跟單信用證是一種銀行信用,它在保障出口商收回貨款方面有著獨特的運作模式及特點。
就跟單信用證來說,當買賣雙方達成交易意向后,買方會向其開戶銀行申請開立跟單信用證,銀行會依據買方的信用狀況、交易金額等因素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便會開出信用證并通知賣方所在銀行,賣方銀行再將信用證轉交給賣方。信用證中會詳細規定諸如貨物的規格、數量、裝運期限、單據要求等各項交易條件。賣方在收到信用證后,按照其要求備貨、裝運貨物,并準備好相應的單據,像提單、發票、裝箱單等,然后將這些單據提交給銀行。只要賣方提交的單據符合信用證規定,開證行就必須承擔付款責任,極大地保障了出口商的收款權益。
3. 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單,出口商將貨發走后,從貨運代理那兒取得提單,然后將全套單據提交給銀行,進口商只有付給進口商委托銀行全額貨款后才能拿到單據用以提貨清關。
4. D/A(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兌交單,出口商在裝運貨物后開具遠期匯票,連同商業單據一起通過銀行向進口商提示,進口商承兌匯票后即可取得商業單據,提取貨物,待匯票到期時再付款。

四、費用及相關術語
1. Demurrage:滯期費,當貨物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被取走,倉庫或港口會收取的額外費用。
2. Detention:扣留費,當集裝箱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被返回給船公司,會收取的額外費用。
3. BAF(Bunker Adjustment Factor):燃油附加費,大多數航線都有,但標準不一。
4. THC(Terminal Handling Charge):碼頭操作費,香港等地會收取。
結語
出口貿易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且專業性極強的領域,相關的專業術語也需要在實際業務中持續深入學習并靈活應,不能僅僅滿足于對常見術語的基礎了解,更要隨著貿易形勢的變化、新運輸方式的興起以及政策法規的調整等,不斷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