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日本廣島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的經濟制裁,主要針對其軍工潛力和重要商品出口,同時打擊被控為俄羅斯提供前線運輸物資的個人和實體。這些制裁措施引發了全球關注,但在這背后,卻為中國企業打開了一個新的機會之窗。
美國商務部已對與俄羅斯有關聯的71家公司實施了出口限制,包括來自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公司。此外,美國限制了1224類產品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出口,其中包括一系列工具和電器、相紙和其他紙制品、油漆、布匹、舟艇和乘用車輛、食品工業設備等。在這次制裁行動中,美國商務部產業安全局和美國財政部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發布了聯合警示,向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多關于對俄出口管制的信息,敦促他們警惕俄羅斯可能的規避出口管制行為。
因為歐美企業在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市場的撤離,這些市場出現了真空地帶,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報告,2023年1月至4月,中俄貿易額增長了41%,超過了730億美元。中國向俄羅斯供應了電子產品、設備、家用電器、汽車和一系列消費品。預計今年中俄雙邊貿易額將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未來可能達到2500億美元。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指出,中國制造商已經取代了一些歐洲制造商。例如,在原先由歐盟主導的石化和聚合材料領域,供應商已經完全更換。此外,現在所有電氣設備(家用和工業)供應合同也完全由中國企業在履行。這意味著中國制造正在填補由于制裁措施而產生的市場空白,特別是在汽車及其零部件的出口方面。
今年前兩個月,俄羅斯已經遙遙領先,成為全球最大的中國汽車進口國。哈弗、奇瑞、吉利等中國品牌汽車正在俄羅斯市場上逐漸取代西方品牌。在俄羅斯當地機構較為樂觀的預測中,中國品牌汽車有望在2023年奪得過半的市場份額,并徹底稱霸俄羅斯這個歐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汽車市場。然而,由于俄羅斯是一個高緯度、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同時對推廣電動汽車的相關政策支撐很小,所以出口車型主要以燃油車為主。
當然,中國企業在開拓俄羅斯市場的過程中,也會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如何收取貨款的問題。目前,中國企業可以使用跨境人民幣收取俄羅斯買家的貨款,但如果涉及到被制裁銀行的付款行,貨款很可能會被退回。在接俄羅斯訂單時,中國出口商需要謹慎操作,盡可能避免風險,例如要求俄羅斯買家首先聯系其付款銀行,查詢是否在歐美的制裁名單上,如果不在制裁名單,再詢問客戶是否支持人民幣付款。
綜上所述,盡管G7的新制裁政策給俄羅斯帶來了壓力,但同時也為中國企業開啟了新的市場機會。對中國企業來說,尤其是制造業,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突破口,也是一個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市場份額的良機。但在抓住機遇的同時,企業也需要充分了解市場狀況,評估風險,合理規劃發展策略,確保業務的健康、穩定發展。